失误病例

谨遵其脉,勿胶于方,坚持下去,自然效宏,彭××,女,35,易惊易恐1年多,医诊焦虑症。先以西药治之半年多不效,后又配合中药疏肝理气、安神镇静等治之亦无功。细审其证,有时突然感到马上要死亡,有时突然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。有时心悸气短,有时胸满胸痛,头晕手麻,有时突然昏厥而人事不知,舌苔薄白,脉濡缓。综合脉证,思之:病久而脉濡缓者,气阴俱虚,痰气郁结之证也。治宜补气养阴以扶正,理气化痰以除邪。处方:黄芪15克,当归6克,党参10克,麦冬10克,五味子10克,竹茹10克,枳实10克,半夏10克,陈皮10克,茯苓10克,甘草10克,菖蒲10克,远志10克,生地10克。服药4剂,1周内易惊易恐之状未作,心悸气短,胸满胸痛好转。继服4剂,易惊易恐40多天未作,其他诸证消失。又服12剂,诸证消失,愈。某医云:既见脉濡缓,何不用归脾汤治之?答曰:易惊易恐之症为胆之病,自应以温胆汤,而不可主治心脾也。归脾汤者,心脾药也,故不与之。 

女x,41,教师,主要症状是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,成规律性发作。他一旦发作起来,就会出现起卧不安,悲伤不安,一个人大哭,她的烦躁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89点,伴随出现头晕、心悸心慌,纳食不香,倦怠乏力,晨起面目浮肿,午后两腿发肿,口干喜饮,但不多饮,常常隔一段时间有喝一口水,手足心热赤脚踩在水泥地上感觉舒服、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唇舌暗红,脉虚数,有结代。西医检查,体温36℃,脉率不齐,心率106/分,多次心电图检查是房性早搏,右心室肥厚,部分的S-T段有轻微变化。她用过很多西药,心得安、谷维素、WB,双氢克尿噻,都用了,效果不好。中药她也用,甘麦大枣汤、归脾汤、百合汤、养心汤、逍遥散、越鞠丸等方剂,也没有明显效果,后来通过熟人介绍来找我。我认为她是个阳虚,昼为阳,昼则魂游于外。他现在的状况是由于阴盛波及到阳,从而导致烦躁不宁。治疗的办法就是扶阳抑阴,启阴交阳,是阳的复其位。仲景已经把治法写出来了,就是干姜附子汤。我的处方是:制附片60g茯神15g干姜30g龙骨30g牡蛎30g石菖蒲20g,吃了一个多星期,她一个人来复诊,烦躁减轻了,其他症状也都改善了。我还是用原来的方子给她再吃七付,半个月后烦躁基本上没有了,其他症状也都基本上缓解了,数脉缓下来了,再没有结代了,脉率齐了。根据这些情况,又在前方的基础上,加桂枝30g淫羊藿20g炙甘草10g把石菖蒲去了,制附片用到90g干姜50g,姜桂附都齐了,这个方子就更热了。又服用了半个月,一切都好了。为了巩固疗效,她把这个方子打成粉末,每天吃三次,每次6g,开水冲服,通过几次的诊治,到现在4年多了,完全好了,再没有复发过。她也做了多次体检,再没发现心律不正常(摘录:四川名医卢崇汉(扶阳讲记))

于某,女,73岁,农民。1990年3月2日诊。无故大笑不止7天,非但开口即笑,独处亦笑,影响饮食及睡眠。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。服药不效,邀笔者诊治。症状如前,面部潮红,舌红无苔,脉细数。心主神明,火盛伤心阴,责肾水之亏。滋水清热,交通心肾,乃为本病治疗之肯萦。黄连阿胶汤加味治之。A20/1/4/530黄连l0g黄芩12g阿胶15g白芍30g鸡子黄2枚夜交藤50g生龙牡各60g。2剂笑止。随访年余,未见复发。

张xx,女,21岁,高三学生。因高考落榜而致精神分裂,在精神病医院治疗,服西药达极量无效。精神病医院大夫建议中医治疗。1997年12月6日就医。两眼直视,哭笑失常,彻夜失眠,幻想幻听,夜间出走。针刺不知痛,服药不知味,血压120/8OmmHg,寸口诊脉沉伏涩缓,虚里诊心率128次,舌质胖,边有齿痕,色红、光。证属气血淤滞心包络,淤久生热,痰雍心窍。治宜理气活血,清痰开窍。药用:舒心汤,理气活血,一清痰开窍;加A20/1/4/225龙骨30g牡厉30g夜交藤30gg鱼腥草30g,清热利湿。服12剂,基本痊愈。按:这个病例的特点是脉沉伏涩缓,脉搏至数72次/分钟以下,虚里诊心率128次,沉伏闭郁,脉搏和心跳不一样。这样的患者应舍脉从心率组方用药,才能收效。

白**,女,18 岁,患者见了母亲就呕吐,不想吃东西,已有半年余,半年前初中毕业后,因为能考取中专学校,从此,心情不舒,偶尔发生呕吐,食欲不振,只要见了母亲便心烦,呕吐更严重,见了父亲便症状缓解,母亲怜爱女儿时,反而不如训斥时精神愉快,应诊时回答条理思维清楚,从语言情绪中觉有悲观厌世表现,舌苔白腻,脉滑数,月经正常,胸透心肺正常,胃肠钡餐透视无异常,经过多处治疗参考病历,中药多采用"降逆止呕,理气开胸,镇静安神"之法,均不见好转,医者认为"怪病乎",联想到"怪病从痰治"之说,而予遂心丹方,便令其母购鲜猪心1 个,并开甘遂 30,朱砂15,嘱其将甘遂朱砂共研后,装猪心腔内,先蒸熟后煨干共研细,每日早晚饭前各冲服 6 克,经服药十余日后复诊,面带笑容,表现很乐观,并说自从服药后吐了很多黏涎,近日也不再吐了,食欲开始增加,诊脉仍滑数,舌苔尚腻,仍续服"遂心丹",每日 3 克,并加丹栀逍遥丸,每日早晚各服一丸。经上方治疗后病愈,一年后随访,一切正常。本病案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棘手,从辩证分析,由于升学落地,心情不畅,气机郁滞所引起的郁症无疑,曾经多方医生采用降逆止呕,理气开胸镇静安神之法,亦属理法合辙,为什么收效不明显呢?为什么母亲越怜爱,患者反而更心烦呢?真是怪病乎,医者记得古人有"怪病从痰治"之说,《素问.六元正纪大论篇》云:土郁夺之,金郁泄之,水郁折之,而选用治疗癫狂病的遂心丹方药,乍看虽不十分准确,但医者认为怪病可以选用近乎治癫症的主药,也并不违章,大胆使用遂心丹,经治疗后收效明显,实乃歪打正着,从此,我再遇到个别难以作出确切诊断的病人时,在常规治疗的思路上,得到了一定的启发,仅作为一个郁症的案例提出,供医林同道研究。

赵某,女, 24,初诊。三次失恋后,精神抑郁,表情淡漠,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。渐至神志 痴呆,语无伦次,不知羞耻,不避亲疏。舌苔腻,脉弦滑,为肝气被郁,郁而生痰,痰蒙清窍所致,姜半夏15g远志15g郁金15g陈皮15g茯苓20g枳实20g胆星20g石菖蒲20g香附20g木香10g甘草10g,10剂、水煎服。后调理2月愈。

杨某,女,15岁,住长沙市。于1988年7月底,因突发高烧至40℃,开始出现精神紊乱,举动失常,夜间歌唱不停,甩东西,丢物件,因而住入精神病院,诊为精神分裂症,连日静注抗生素,退热后,不食不眠,狂妄如故,住院两月,日给氯丙嗪500mg予以控制。出院后又值月经周期,服中药养血安神无效,其父母强持来院就诊。诉鼻衄频作,症见颜面潮红,两目炯炯有神而惊视,已五日夜未曾入睡,乱说乱动,不服制止。诊脉弦劲有力,舌质紫红,舌尖有芒刺,苔黄浊,口干不欲饮,大便结而未行,小便赤涩而短,此热入血室之候。其母反映,前几次月经来潮时量不多,亦出现鼻血而烦躁。刘氏思之,此次则蓄血如狂矣。拟方:犀角5克(现用水牛角50克代)、生地30克、赤芍15克、丹皮10克、锦纹大黄10克、牛膝10克、白茅根30克、女贞子15克、旱莲草12克、甘草5克、麦芽15克、大枣5枚。父母爱女如珠,竟用犀角以牛角相佐,连服五剂(每日一剂),携来复诊,其母云:服药三剂排出凝块如猪肝数枚,即安然入睡,呼之不醒。服完五剂大便松动,神志清醒,应对正常,诉月经已净。饮食虽进,但有恶心感,舌质已淡红,黄苔已去,脉弦小,易方用A20/1/4/210/1温胆汤加明党参、枣仁、麦芽、砂仁、鸡内金,将锈铁一块烧红入川连1克,淬水兑药。和胃降逆,静脑安神以善后。[评析]本例女孩一直好学苦读,名列前茅,在这次发病之前,常深夜构思,作业紧张,因而一发高烧即神经错乱。出院依靠氯丙嗪维持现状,偶一减药病即加剧。在服中药的过程中,嘱其递减氯丙嗪,服至5剂,西药已全部停服,病情顿挫而无反跳现象,可见“下焦蓄血其人如狂”按桃仁承气方意而用大黄,索其病根而治,不失为中医特点。尤在于善后方和胃安神,并嘱其劳逸适度以巩固疗效。1988年11月检查,治愈半年后未复发。

易某某,女,8岁,住醴陵瓷厂。1981年初,开始视力减退,视物模糊,同年8月份突现头痛、剧烈呕吐,经当地中西医结合治疗,呕吐即止。后经广州医学院神经科检查“心电图异常,T波改变”,又转上海华山医院CT扫描,诊断为“颅咽管瘤”,建议手术。开颅后,因肿瘤不能摘除,行抽水术,保留金属管于颅内,建议如发现颅压增高,随时来沪行抽水术。家长负担不起,遂来我院中医治疗。初诊:偶发头痛,手术部突出坚硬,心前区疼痛,烦躁不安,叫喊心胸不适,精神疲乏,偶见神志不清,乱摔东西,甚则打其父母。纳差,大便溏,日1~2次,睡眠不好,口不干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带滑。此系脾失健运,水停心下,水气乘心则见心忡,脑内瘀阻,则神志不清。治宜健脾利水,养心安神,佐以活血化瘀,方拟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减:土茯苓15克、白术6克、党参6克、炙甘草4克、怀山15克、丹参15克、炙远志3克、枣仁10克、琥珀3克(研冲兑)、白芍12克、灵脂8克、蒲黄8克、建菖蒲3克、鸡内金3克、麦芽8克。复诊:进上方10剂,头痛缓解,心痛、心忡、心胸不适等症状明显减轻,神志清楚,纳食增进,但仍烦躁,睡眠不安,脉舌同前,仍以上方加龙齿15克(先煎)、柏子霜5克镇以安神。三诊:上方再进20剂,头痛减轻,发作间隙延长,每夜能睡10小时。但患儿两腿无力,烦躁,腰酸,不愿活动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小,仍以健脾利水,养心安神佐以强筋壮骨之品,仍上方去琥珀、蒲黄,加杜仲、巴戟天、牛膝,坚持服1个月,小儿腿已有力,诸症消失。为巩固疗效,给以养心安神,调理脾胃而收功。迄今已两年,情况良好,服中药后,未行过抽水术,上海复查,原医者叹为奇迹。刘氏认为本病由脾肾虚弱,水饮内停于心下,则心中抑郁不宁,时而烦躁,时而神志不清,水泛高位,脑内瘀阻,间歇性头痛头昏,治以健脾利水,养心安神,未斤斤于治颅咽管瘤,通过整体疗法,改善了局部病变。

李某,女,272001425日初诊。 患者于1年前大学毕业后,求职未遂,继之失恋,情绪逐渐低落,郁郁寡欢,常悲伤哭泣,不愿与人交往,甚至一度有自杀念头,曾去多家医院求治,西医诊断为抑郁症,用药效果不佳。患者面色暗黄,神情沮丧,胸闷纳差,睡眠欠佳,时有颞侧头痛,咽部痰黏不爽。舌淡苔薄白,脉弦细。此为七情所伤,气机郁滞,心神惑乱,治当养心安神,解郁除烦。予甘麦大枣汤越鞠丸加减:淮小麦100克,大枣20克,甘草10克,川芎10克,香附6克,焦栀子6克,神曲15克,炒枣仁15克。水煎服,5剂。并作心理开导。 二诊:服上方后,情绪渐趋稳定,不再哭泣,夜能入睡,但易惊醒,饮食少,仍感困乏。时值月经来潮,述胸满胁胀,小腹隐隐作痛,舌苔薄黄,脉弦细微数,治当舒肝解郁、养心除烦。予甘麦大枣汤丹栀逍遥散加减:淮小麦100克,大枣20克,甘草10克,当归10克,白芍15克,柴胡15克,茯苓10克,白术10克,薄荷5克,丹皮10克,焦栀子6克,夜交藤20克。水煎服,3剂。 三诊:药后,患者独自来诊,精神转佳,语言流畅,间有笑容。述胸闷胁痛消失,饮食增加,但睡眠仍差,多梦易醒。予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加减:淮小麦100克,大枣20克,甘草10克,炒枣仁20克,知母10克,茯苓10克,川芎10克,龙骨15克。水煎服,7剂。后其母来述,患者已愈并开始工作。随访至今,未再复发。

x男,22岁,于1985年4月1日初诊。患者因精神刺激致头痛失眠,继而狂赚乱语,吐白色痰液,心烦、多疑、有幻觉。有一次出差外地,于旅馆中,半夜突然打闹,弃衣而逃,于当地精神病院诊为“精神分裂症”,治疗一年佘,给予安定、奋乃静、安坦等药治疗,病情时有控制,但有时又复发,今家人带来就诊。除上症外,还有失眠.多梦,烦躁不安,大便干燥,时有幻觉,舌颤,舌尖红,舌根部黄褐,脉弦滑数。诊断同上。中医辨证乃属痰火互结,蒙蔽心窍,治宜除痰降火,清心开窍。给予柴琴温胆汤加减治疗之,拟方如下:柴胡10g黄今15g半夏15g青皮10g积壳10g制南星6g龙胆草10g竹茹12g桅子10g珍珠母60g(先下)蒙石30g(先下)合欢皮15g昌蒲10g夜交藤30g瓜篓仁15g远志6g。日1剂,同时配合蒙石滚痰丸每月上午服用1袋。进药7日后复诊,自述睡眠明显好转,梦少,烦躁大减,大便通畅,但仍有幻觉,痰多色白,嘱再服原方14剂,同时配合蒙石滚痰丸每日7袋。第3次复诊时,上述各症消失,头脑清醒,问答如常人。嘱其再服上方30剂,并每天配合蒙石滚痰丸服用,以巩固疗效。随诊观察1年,未曾复发。

x男,26岁,于1985年3月14日初诊,患者向来性格内向,善生闷气,多疑多虑,经常怀疑自己做错事情,怀疑别人对白己不信任,喃喃自语,时有不自主的行为,自己明知这些想法无根据和理由,可又无法摆脱和难以克制,近半年来加重,于当地医院诊为“强迫症”,但未作系统治疗。来诊时除上症外,还有烦躁,甚则摔物,头痛,时有幻听,睡眠不佳,易醒,醒后不能再睡,大便每日1行,质软,舌边尖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中医辨证乃属痰火互结,痰蒙’心窍所致。治以除痰,降火,开窍,投柴琴温胆汤加减。拟方如下.柴胡10g黄今15g半夏15克g青皮10g权壳10g制南星6g竹茹12g龙胆草10g桅子10g蒙石30g(先下)珍珠母60g(先下)合欢皮15g夜交藤30g昌蒲10g赤芍30g钧藤30g白痴力15g薄荷3g菊花10g。上方进药7剂,复诊时自述头脑较前清醒,思事减少,上述强迫思维明显减轻,亦能自己控制,夜寐好转,梦幻不多,头痛消失,大便正常。但仍有幻听,舌根苔黄厚腻,脉弦滑稍数,上方去菊花、白痴力、钩藤,加瓜萎仁12g生伙仁30g蚕砂30g(包),再服7剂,复诊时自述各症基本消失,患者精神爽快,思维、行为正常,能自我控制,嘱其再服上方20剂,以巩固疗效。随诊观察半年,症状未见复发。

陈某,男,46岁,1990年2月12日初诊。患者失眠、多梦1年余,头脑昏胀,胸闷心悸,多思善虑,谈癌色变,易受惊恐,甚则彻夜无眠,胁.胀纳呆,二便调。西医诊断:神经官能症。舌青,苔白腻,脉滑。证属痰火郁结。治宜除痰降火。处方:柴胡10g半夏15g黄芩15g青皮10g积壳10g制天南星6g竹茹1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(先煎)、檬石30g(先煎)合欢皮15g首乌藤(夜交藤)30g葛根30g琥拍粉2g(分冲),服7剂。二诊,睡眠、食纳增进,惊恐消失,便澹,舌红,苔微黄细。原方去琥拍粉,加茯苓30g泽泻30g,再进14剂。三诊,除睡眠易醒外,余症消失,舌脉同上。原方去茯苓泽泻,加炒酸枣仁15g桑堪子30g,服7剂后痊愈。

曾x,男,50岁,教师。1994年11月9日就诊。患者索体瘦弱,精神不振。西医诊断为:神经衰弱。曾服谷维素、安定片等,无明显好转。近来无诱因,常感一条蛇爬行于身,忽左忽右,似有响声,身如捆绑,坐卧不宁,登服“逍遥散”、“补心丹”类方,亦图效。诊其面色A白不华.语言低微。舌质暗淡、舌边有齿痕.脉沉细无力。证属中气不足,气虚血痰。治宜益气升阳,调和血脉。用补中益气汤加味:党参30g黄氏50g白术12g当归15g陈皮l0g柴胡12g升麻6g鸡内金l0g伸筋草15g蒲黄l0g桑枝log。水煎服。服药5剂后症状减轻。继服10剂后。上述症状荃本消失。后改服丸剂以巩固疗效。(<<河南中ER;6:336一367;1995)

张某,男性,20岁,5年前发病,在人多心情紧张时,动作突然停止,头后仰,颈向右侧歪,右腿软,右手扶物,自觉发笑,发作时神志清醒,持续约10秒钟后恢复正常,有短时颈痛,每次发作症状一样。口服维生素B1、谷维素无效。于2006年3月26日来诊,临床表现:下肢乏力,情绪激动时发病,情绪激动时发作,精神紧张时发病,紧张时发生,醒时口苦,醒后口干,醒后口苦,胸闷时作,舌黯,舌红,舌根苔黄,舌根苔腻,中心苔黄,脉搏或快或慢。辨证:津伤脾虚,肝血虚,心阴虚。处方:当归12g生地14g女贞子11g柴胡8g泽泻8g茯苓13g白芍12g生甘草10g夏枯草12g石菖蒲7g清半夏7g白术10g丹皮10。服药5剂后自觉全身有力了,继服10剂后痊愈,至今1年未发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