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神医”扁鹊“六不治”原则 扁鹊(秦越人),今河北任丘人。战国时医学家,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,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。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,刻苦钻研医术,技术全面,精通各科疑难杂病,诊病技术出神入化(他云游各地,为君侯看病,为百姓除疾,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,便做了带下医(妇科医生);在洛阳,那里很尊重老人,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;秦国人最爱儿童,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,不论在哪里,都是声名大振)而名扬天下。扁鹊看病行医有“六不治”原则:一是依仗权势、骄横跋扈的人不治。二是贪图钱财、不顾性命的人不治。三是暴饮暴食、饮食无常的人不治。四是急于求效、三心二意者不治。五是自作聪明、半知半解的不治。六是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。 当代名医行医八不治
历代有名的医学家教导弟子、学生说:“良言难劝“糊涂蛋”,良医
难治该死的鬼”。
1.首先是病人的情况:每一个病人,他的五脏六腑功能各有偏盛偏衰,精神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,有的因为忧思过度、有的因为惊恐或悲哀致病;又有先天阳脏的人饮食喜凉,先天阴脏的人喜热饮;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不一样,有的人投的剂量轻则无效;有的则反之,剂量稍大副作用极其明显,甚至产生过敏中毒;有的人喜欢运动,有的人喜欢安静,饮食有的喜辛,有的喜酸或甘甜;有的病人医生需要把疾病如实告诉他,有的则说话应该婉转,语气不可过重;富人有的自以为是,不听医生告诫他治疗与调理的方法,有权有势的个别患者更是骄傲自大不遵医嘱。贫困的人温饱都难以解决,有病用不起药;地位低下的人,往往劳逸不适,他对治疗的态度又难以与医生协调一致。有的患者陪护人无主见,对医生及他人多种说法理不出头绪,因此对治疗方案拿不出决定,延误了对患者的治疗。有的患者对医生开的药不敢放胆吃,有的节约的吃,结果杯水车薪,枉废钱财。有的患者所处环境不顺利,要求没有实现,终日耿耿于怀,良药难治心病。有人得了慢性病而性子急,左一个右一个急病乱投医;有的人得了急性病,而拖延时间最终难以治疗。有的人遇医生开人参、白术、心理首先惧怕补不得当;有的人对医生应用大黄、芒硝、就惧怕腹泻心理上不愿采纳;有的人对自已得的病情不愿或不敢详细告诉医生,或者对诊脉抱有偏见,认为切脉万能,不知中医诊法是望、闻、问、切、四诊合参,没有单凭切脉定病辨证的道理,譬如切寸口脉实,如诊为伤食,但是那一日所伤,伤的是肉食或谷食,岂能以脉全部知晓;如上面所言皆为病人方面的种种情况,不可不认真了解与考虑。 真正的中医在民间
广西中医学院教授、广西名中医、医学博士刘力红,有一句话:“真正的中医在民间”。他说:中医的根子在基层。中医是手艺
,熟能生巧
,不要太把教授专家当回事
。大城市西医发达
,分科太细
,可能一辈子的实践还不如一个基层中医几年的实践
。干得少,
技术不行
,又只能搞疑难病
,当然当骗子了。
赵本山为什么大家爱看
,因为基层积累厚
,黄宏的一看就知道是瞎编的
,教授专家知识再多,
没有实践积累,他们不代表真正的中医
。 刘力红,男,1958年生。汉族,湖南湘乡人。医学博士、教授、广西名中医。1978~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,1983~1986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,1986~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,师从陈治恒教授,1989~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陈亦人教授。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。同年回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,从事《伤寒论》教学、临床、科研至今。曾于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。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,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,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,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。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。1997年晋升教授,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。2002~2003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。临床擅以经方治疗内、妇、儿等科疾病,尤于温热剂的应用有较深体会。研究方向:经典中医的理论及临床研究、中医的哲学思考。专著《思考中医》于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