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心衰因肝大、浮肿、腹水而过度禁水的教训

本文介绍一例慢性风湿性瓣膜病的心衰患者,由于明显的肝大、浮肿和腹水,医生不敢给水,患者更不敢饮水,导致严重的脱水和血容量过低而致病人重危。终于找出原因,给予静滴液体和饮水等处理,患者很快转安。讨论中结合理论分析和临床经验着重强调:慢性心衰的肝大、浮肿和腹水决不是禁水的标志。医生在分析、处理患者病情时,必须持辩证的思路深入认识。

    病例介绍:患者女性,38岁,慢性心悸、气短、双下肢浮肿5年,近因病情加重,腹围增加而于1986826日由外院转入鞍山市中心医院。查体:消瘦,慢性病面容。心前区听到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明确的辘辘样舒张期杂音。HR 120/minBp 12.0/6.7kPa 肝大肋下10cm、质中、轻压痛。双下肢有明显的可凹性水肿。胸部X射线平片示:心影呈梨形,明显增大。心电图示:左房室瓣P波。心脏扇扫示: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及狭窄。入院后的诊断仍为风湿性心瓣膜病,左房室瓣狭窄及关闭不全,窦律,心衰Ⅳ级,当时处理:增强心力静注乙酰毛花甙0.4mg  之外,加服地高辛0.25mg/d。为减轻心脏前负荷而加服硝酸异山梨酯每次10mg,每日3次,为加强潴留水分的排泄又静注呋塞米40mg。当时为防止增加心脏负担而有给任何输液。患者也自述不太饮水。至第5日,本文第一作者查房时,发现患者病情重危。此时经再次详询病史,得知患者月余以来不但连续进食不足,而且因怕浮肿、腹水加重而极力控制饮水量,甚至当口渴很历害时,也只含一口水漱漱口而不敢下咽。平均日进水总量小于500m1已多日。至此,认为患者除风心病、心衰之外;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是热量不足、酸中毒、严重脱水和血容量不足。因此,调整治疗:除继续强心和纠正酸中毒外,着重补充液体。具体方法是“量出而入” 。即使得每天进入的液体不超过当日尿量为度。在此原则下,我们把尿量调整到1000m1/d左右;液体进入量除果汗、流质外,还静脉输入碳酸氢钠液、林格尔液和葡萄糖溶液等共1000m1左右。这样做的结果,2d后病情开始稍缓,1星期后明显缓解,1个月后,明显好转出院。在家疗养。1年之后,该患者又以风湿性心瓣膜病所致的心衰、肝大、浮肿和腹水加重住入鞍山市中心医院分院。在该院住院1个月左右,病情毫无好转,且缓慢加重。1988824本文第一作者应邀到该院会诊。当时从询问史中又得患者不但长期饮食不足,而且患者又因日益加重的浮肿、腹水而不敢进水。医生也顾虑浮肿、腹水加重而不敢补液。当时患者的营养已相当低下。化验:血总蛋白82g/L,清蛋白43g/L,球蛋白39g/L,血清 K 5.4mmo1/LNa 162 mmo1/LC1ˉ106 mmo1/L。鉴于上述情况,我们认为又是因心衰、水潴留而不敢用水所致之“血液浓缩、血容量过低”为主要矛盾。经在强心治疗的基础上细心大胆的从口和静脉逐日补充2000m1/d的各种液体之后,病情又逐日缓解,1星期后明显好转。出院后随访年余,病情平稳。作者:陈兆民王凯丽等(鞍山市中心医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