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某,男,12岁,山西省晋城市 沁水县 柿庄乡 柿庄村。患儿于1996年8月因感冒引起全身出血点,未经治疗,月余后再次感冒发烧,全身有出血紫斑,住长治市某医院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以输血治疗为主,停止输血,血小板即下降。因疗效不佳而转山医某院血液科住院治疗,该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,用西药输血治疗4个月,而全身紫癜、鼻衄龈衄,下肢疫困无力,纳呆,口干喜饮不见好转,间断性发烧,20天输血一次。因不见好转而出院请我中药治疗。方用: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人参10g 麦冬15g 五味子8g 菟丝子10g 巴戟天10g 淫羊藿10g 何首乌10g 鸡血藤15g 骨碎补10g 牛西西(羊蹄根、牛舌棵、野大救驾、牛耳大黄、金不换、针刺酸模、土大黄)8g 炙甘草10g,每日1剂,水煎两次,分早晚服。上方连服30剂,期间发烧停止,鼻衄龈衄减半,诸症好转,一月未输血,而血色素为11g,唯有血小板不升(3.2万),改用仙牛生板汤20剂,血小板升至8.4万,又用40剂,血色素13.6g,血小板24万,又服30剂,前后共服仙牛生板汤90剂,血化验各项均在正常范围乃停止用药而告痊愈,观察5年未见复发。 陈某,女,7岁。因反复皮肤紫痰伴尿检异常半年余就诊。2000年8月,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紫霞,伴有双侧膝关节及膝关节疼痛。一周后查尿常规示:蛋白(PRO) ih ,潜血(BLD) 1*,镜检红细胞(RBC) */ HP:肝肾功能正常。在北京某医院住院,诊断为“过敏性紫癫性.肾炎”,并行肾穿刺活检术,病理报告提示:中度系膜增生性紫癫性肾炎(( llb级病变),给予强的松、维生素C.芦丁、潘生丁等药物及抗过敏、抗感染治疗,关节疼痛缓解,但反复出现皮肤紫癫.尿检无明显变化.症见:双下肢散在皮肤紫癫 ,颜色鲜红,大小不一,伴有咽红口干、手足心热、盗汗,大便干,小便稍黄,舌红苔薄黄,脉细数。尿常规:PRO(+),BLD(tff),镜检RBC(廿)/HP。尿红细胞形态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。肝肾功能、血脂等均正常。辨证属于阴虚内热兼血淤证。治以滋阴清热,活血化瘀。方以知柏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:知母、当归9g川弓9g赤芍9g黄柏12g丹皮12g生蒲黄12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制大黄3g徐长卿18g板蓝根18g。并给予雷公藤多试10mg, 1日2次,口服:配合肝素、清开灵注射液、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注。治疗1周后,皮肤紫癫完全消退,尿蛋白转阴,尿红细胞(+)/HP。上方稍作加减,继服20剂,复查尿常规示:PRO(一),BLD(一),镜检RBC (0一3)个/HP。一匕方稍作加减,继服20剂,复查尿常规示:PRO(一),BLD(一),镜检RBC (0-3)个/HP。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,巩固治疗2个月。随访一年余,病情稳定,皮肤紫w未再反复.尿检持续阴性。 王x、女,16岁,去年秋季以来全身皮肤鲜红色斑片,糠皮样剥脱,在本地医院皮肤科服用西药无效。故来求中医中药治疗,服用凉血散瘀,清热解毒,滋养润燥中药胶囊剂 3 个月,红色斑片变成乳白色,后痊愈。入冬,出现头晕身困无力,主诉小腿部再现红色斑片,认为旧病复发,观其舌象脉象面色结合诸症判断:病久血虚,符合血小板减少紫癜,服用红枣100g甘草 12g水煎服,12 剂治愈。 钱××,女,16岁,学生,2003-2-17入院,患者平素体弱,月经量多,时有碰撞后四肢瘀斑,未引起重视。两月前发热咳嗽,予克感敏、头孢拉定治疗后十天出现皮肤瘀点瘀斑,查血小板30×109/L,予安络血、止血敏静滴,出血减轻,现感神疲乏力,头晕目眩,气短声低,食欲不振。查血小板42×109/L,故来我院就诊。查体:T:36.8℃,P:86次/分,R:20次/分,BP:16/9Kpa。神志清,皮肤多处瘀点瘀斑,面色苍白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未见其他阳性体征。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WBC4.2×109/L,HBl20g/L,PLT42×109/L;PAIgGl60ng/107PL,PAIgA37ng/107P L,PAIgM46ng/107P L。辨病辨证依据:患者平素体弱,月经量多,气虚不能摄血,血溢脉外,导致出血。气血耗伤,筋脉百骸失于濡养,故神疲乏力,头晕目眩。脾虚不能运化水谷,气血生化乏源,故食欲不振,声低气短。气血两虚,不能上荣头面,故面色苍白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,为气血亏虚之象。气不摄血。西医诊断: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则:补气摄血。方药:归脾汤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仙鹤草茜草根。水煎服。 x儿,女孩,5岁.初诊全身皮下紫斑,血小板1.2万。西医诊断血少板减少性紫癜,曾突发吐血、衄血、便血,经治后出血基本已止.面色萎黄,伴有低热,大便较干,斑赤唇朱,舌红苔薄,脉数。证属血热,离经妄行,治须凉血化斑.处方:生地炭15g冬青子(女贞子)1Og旱莲草1Og丹皮1Og白芍1Og桑椹子1Og仙鹤草12g侧柏炭10g地榆炭10g生甘草3g.3剂.二诊:血出已停,热度亦和,胃纳初动,二便均通,血少扳2.3万,称舌同前,仍以凉皿滋阴调中.处方:太子参10g白芍10g生甘草3g冬青子(女贞子)10g茯苓lOg仙鹤草l2g。4剂。三诊:紫斑已隐,无新出血,纳和便调.面唇较泽.血小板已增到18万,脉象带数,舌稍红苔薄润,血热获清.调扶中土为主。处方:太子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陈皮3g冬青子10g旱莲草12g苡仁10g炒谷芽10g服7剂,诸症均安。 x儿,男.5岁.初诊:肌肤散布紫斑,血小板6万,西医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伴有发热,唇赤如朱,胃纳较差,二便尚通,脉数舌红无苔.乃血热伤络,治拟凉血解毒化斑.处方:犀角4·5g(先煎半小时)生地15g丹皮10g白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Og生侧柏10g连翘10g金银花10g。连服7剂。二诊:紫斑初隐,血小扳上升10万,发热已平,唇朱稍减,纳和便调,脉象尚数,舌红苔薄.药已见功,再踵原法。生地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Og生甘草3g石斛1Og白芍10g炒藕节10g犀角4g(先煎半小时)。7剂.三诊:紫斑退净,唇朱减,胃气已和,便下正常,舌脉均可。再以原方去犀角加椹子10g.续7剂,血小扳增至17.8万而愈。 本病患者,为了预后的巩固起见.另拟膏方继续服用。拟方如下:A2/5/4/310/1墨旱莲120g冬青子(女贞子)120g桑堪子120g红枣250g干荷叶10Og,此二者可以清气和血。每日上下午各1匙开水冲服。 张某某、女、14岁,1984年3月8日诊。初起身有寒热,体温39LC,纳呆,呕吐,四肢关节肿痛,以膝踝关节较剧,继在膝、小腿部出现对称性、大小不等、稍隆起之出血性丘疹,苔白腻,脉沉细数。证属外邪束表,湿热郁蒸,热迫血溢而致肌衄。治宜疏风清热,祛湿凉血。处方:麻黄3克,连翘12克,杏仁、甘草、白藓皮、黄柏、赤芍各1O克,茵陈15克,紫草、赤小豆各30克,生姜5片,红枣12枚。煎服。服药3剂后紫癜略退,诸症亦减轻,关节疼痛仍在,照原方加防己、木通各1O克,续服3剂而愈。按语:外有邪气束表,内有湿热蕴结。寒热无汗,则湿热无外泄之路,郁蒸肌表,损伤阳络,而致肌衄。治宜外散表邪,内利湿热,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之相宜,果三投而愈。 张某某,男,7个月。低热不退,皮肤(尤以双下肢为甚)有出血点,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血象检查:血色素75克%,白细胞4000/mm3,血小板4万/mm3。诊断为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”,就诊我院。初诊:患儿面色苍白,神疲气乏,四肢无力,食减嗜睡,眼睑、唇、舌俱淡,双下肢散布陈旧和新鲜的出血斑点甚多,上部少见,指纹淡滞。此属脾虚气弱,不能统血的虚斑,治宜补气统血。方用归脾汤加减:党参10克、白术5克、茯苓6克、炙甘草5克、怀山12克、黄芪12克、龙眼肉10克、大枣5枚、鹿角霜5克、当归5克、黄精10克、鸡血藤5克、砂仁3克、鸡内金3克。复诊:服上方10剂,食欲增加,面色转红。复查:血小板增至84万/mm3,未见新的出血斑点。原方去黄精,加熟地10克、枸杞6克、制首乌10克、女贞子10克、旱莲草6克。三诊:继进15剂,再查血象:血色素12克%,白细胞6500/mm3,血小板125万/mm3,出血斑点消失,精神活跃,眠食正常。3个月后复查,疗效巩固。刘氏认为:本例在哺乳期患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”。外无热象,内不烦躁,据症征分析自非血热妄行。神疲、嗜睡、唇舌俱淡,证属祖国医学所指的“虚斑”,系脾虚气弱不能统血,血随虚火游行,显于皮肤所致。“温之则浮焰自熄,养之则虚火自除。”应注意脾为后天之本,用归脾汤加减以补气统血,坚持此方加减25剂获效。 张某, 女, 5 岁, 2001 年3 月初诊。患儿全身及四肢有斑点状出血, 不高出皮肤, 斑色青紫, 已月余。曾求治于某医院, 经用西药泼尼松、VitC、VitK等和清热凉血止血的中药治疗, 无明显疗效, 斑点仍此起彼伏。查患儿无明显发热, 但唇红, 时有鼻衄, 齿衄, 大便稍干, 小便黄, 舌淡红, 苔薄黄,脉弦数。实验室检查: 血小板计数4317 ×109/ L 。辨证为血热内蕴、经脉瘀滞所致紫癜。予荷叶茅仙汤加味: 炒荷叶30g炒仙鹤草30g白茅根30g银花15g 丹皮15g三七粉9g赤芍15g生地15g。水煎服, 每日1/ 2 剂。服药6 剂后, 患儿全身及四肢未见有新出血斑点。原有的青紫斑点颜色明显变浅、渐消、诸证悉减。药已中的, 守方守法。上方再进6剂, 青紫斑点及全身症状消失, 实验室检查: 血小板计数99 ×109/ L 。停药2 月后随访, 未见复发。 张某, 女, 5 岁 初诊全身皮下紫斑,血小板1.2万。西医诊断血少板减少性紫癜,曾突发吐血、衄血、便血,经治后出血基本已止.面色萎黄,伴有低热,大便较干,斑赤唇朱,舌红苔薄,脉数。证属血热,离经妄行,治须凉血化斑.处方:生地炭15g女贞子9g旱莲草9g丹皮9g白芍9g桑椹子9g仙鹤草12g侧柏炭9g地榆炭9g生甘草3g.3剂.二诊:血出已停,热度亦和,胃纳初动,二便均通,血少扳2.3万,称舌同前,仍以凉血滋阴兼以调中.处方:太子参9g白芍10g生甘草3g女贞子9g茯苓lOg仙鹤草12g。1剂。三诊:紫斑已隐,无新出血,纳和便调.面唇较泽.血小板已增到18万,脉象带数,舌稍红苔薄润,血热获清.调扶中土为主。处方:太子参10g焦白术9g.茯苓9g炙甘草3g陈皮3g女贞子10g旱莲草12g,薏苡仁10g炒谷芽7。续服7剂,诸症均安。 刘某,男,3岁。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住某医院用激素治疗月余无效。1993年3月吾师初诊时,血小板数仅为30×109/L,全身有散在性瘀斑,下肢较多,部分融合成片,鼻衄时作,夜寐不安,便干溲黄,形瘦舌红,苔黄且干,脉象弦数。诊为热入血分,肝失藏血,治以疏调气机、凉血化瘀法,用升降散加味。药用蝉蜕3克、僵蚕6克、片姜黄3克、大黄1克、白茅根10克、小蓟10克、生地榆6克、炒槐花6克、茜草6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7剂后复诊,全身瘀斑颜色转淡,未再出现新的瘀斑,鼻衄未作,化验血小板已上升至90×109/L。继服原方7剂,诸症续减,血小板上升至160×109/L。此后继用上方随证加减,如见饮食积滞不消加焦三仙、水红花子、大腹皮、槟榔,肝热夜寐不安加柴胡、黄芩、川楝子之类。如此调治3个月,血小板维持在(100~260)×109/L,紫癜、鼻衄等症未再出现。[评析]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以皮肤瘀斑反复出现为临床特征,应属中医发斑范畴。传统辨证有虚实两方面原因,今赵氏据其斑色紫黑、便干溲赤、脉数舌红等脉证表现断为热入血分,然其用升降散者何也?盖取其升降气机之力为胜。肝主藏血,又主疏泄,气为血帅,血随气行,若肝经郁热则疏泄失职,气机升降失常,肝失藏血之职而为诸出血症。故欲宣泻肝经及血分郁热,宜先调其气机,气得畅行则郁热宣散,血循于经则出血自止,因此用升降散加凉血化瘀之品治之。此为赵氏临床惯用方,效果甚为满意。 崔晗,女,5岁。1989年8月20日就诊。水电总局子弟。下肢紫癜满布,始鲜红,继之变为紫黑,痒,膝肿不能走路,已半年,久治不愈。舌脉无异常。拟活血凉血方:A2/5/1/315桂枝6g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益母草15g仙鹤草12g银花藤20g茜草6g川牛膝10g生地15g荆芥10g 连翘10g红花6g防风10g当归 6g饭赤豆15g茜草6g苡仁15g冬瓜皮12g路路通6g,服上方5帖,肿消,紫癜消退,行动如常。过敏性紫癜(过敏性紫癜虽与血分有关,但属外邪引发为多,与血小扳减少症不同,过敏性紫癜属外因。血小扳减少症属内因,治法不同)。 顾××,女,9岁,学生. 1979年12月15日初诊:上月l 3日起病,腹痛甚剧,继则四肢、臀部出现谈红色圆形丘疹,其色逐步增课,而形成紫斑,呈对称性,即去某医院治疗,诊为“过敏性紫癜”,服用强的松、路丁等药,有所好转,迄未痊愈。紫斑以臀部及下肢为著,呈片状,口干欲饮。舌质红,脉弦带数。此热蕴营分,迫血妄行,温于肌肤之肌血也。治宜清热凉血,师犀角地黄汤意出入。生地黄15克,水牛角15克,丹皮10克,京玄参12克,生地杨15克,旱莲草12克,炙僵蚕6克,甘草3克,5剂。12月21日二诊:药后肌舰渐止,精神亦振,口干已减。舌微红,脉小弦。营热渐清,血循常道,此佳象也。药既获效,守方继进。上方加枸杞10克,5剂。12月27日三诊:症情稳定,血热已滑,紫赛末再透布。有时头眩神倍,纳谷欠香,苔簿脉平。此邪去正虚,脾虚气弱之征。继予培益之品以调之。党参8克,枸杞12克,山药15克,炙黄茂8克.仙鹤草10克,生白芍8克,甘草3克,6剂。1980年2月7日随访;紫短末再作,巳获痊可。按;内热炽盛,迫血妄行型,一般以犀角地黄汤为首选之代表方。因该方是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化斑散痰的名方,父亲随证加味,屡收佳效。以水牛角代犀角,不仅价格低廉,而且疗效亦好,它既可缩短凝血时间,又能提升血小板,用于本症,殊为切合。生地、丹皮、小蓟凉血止血,小蓟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。相把子、旱莲草益阴止血*大黄泻热毒、行癌血,长于止血,井有升高血少板之作用。僵蚕《别录》称其能“灭诸疮短痕”,用之可以促使紫短加速消退,确有疗效。血热炽甚者,可加地杨以增强凉血止血、清热解毒之功。紫短肾病的紫斑控制后,而肾功未复者,仍当以益气养血之品,以益肾培本。邪去正虚,脾虚气弱者,又宜培益脾肾,以治其本。 何某某,女,15岁,1981年3月14日诊。发病前三天曾感冒发热,未治而热退。继则面部四肢浮肿,下肢发生紫斑,纳减,苔薄,脉小滑。检查:扁桃体轻度充血,心肺(一),腹软,肝脾未触及。双下肢有散在性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,不痛不痒,面部和四肢浮肿。血象正常,血小板20万/立方毫米。尿检:蛋白++’白细胞++,红细胞卅。临床印象:1.急性肾小球肾炎;2.急性过敏性紫癜症。 处方:麻黄9g连翘12g赤小豆30g桑皮12g桃、杏仁各1Og姜皮3g大枣5枚。3剂,浮肿、紫斑全消。尿检:蛋白十,白细胞十。继服5剂尿检正常,随访一年正常。按语:本案为外感引动湿热,肺肾同病,水气不化而见水肿;湿热迫血妄行,外发紫斑。总以解表化湿,宣肺利水为宜,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。 韩 x,女,13 岁,2008 年 3 月 2 日上午。 因双下肢红色斑点一周就诊。患者于一周前,发现双下肢出现大量红色斑疹,不痒不痛,到本地"皮防所" 就诊,诊断为"过敏性紫;肌注"康体多"口服药不详,5 天后皮疹加重,到本诊所时,见患者双下肢布满斑疹以鲜红为主,间有暗红色,压之不褪色,自述不痒不痛。面色不华,形体瘦,精神不振,纳食睡眠无常,无口干口渴,舌质淡红苔薄白,脉细滑。根据以往经验,拟凉血透斑,清营汤加减:银花 10 克连翘 l0 克生地 20 克丹皮 10 克竹叶 6 克紫草 12 克白茅根 20 克水牛角丝 5O 克(先煎)5 剂水煎服,日二次。 5 天后复诊,皮疹不见消退。因思此患者,并无明显热象,反到有气虚表现,因此就用爱医网上搜来的验方一试:生黄芪 10 克防风 10 克党参 15 克白术 l0 克茯苓 10 克当归 5 克生白芍 15 克生甘草 20 克地榆炭 20 克云南白药 4 分之一瓶,一天二次冲服。_5 剂,水煎服,日二次。5 天后复诊,下肢皮疹基本消退,效不更方,续服 5 剂,到目前为止,没有再发。 朱.男.4岁:初诊:四肢散布紫癜《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,自诉肤痒,两目不舒,咽喉不适,纳差脉浮,舌苔薄白带腻.便下尚通,显见风邪外袭,兼挟内湿,搏结伤络。先疏风清热和络, A2/5/1/5桂枝2g苡仁10g连翘10g金银花10g防风4g茵陈10g蝉蜕3g赤苓lOg猪苓6g苍术5g郁金5g红枣3个,5剂.二诊:紫斑初退,且无新发,诸恙均安,脉和,舌稍红苔薄润.风热已解,营阴不和,兹以调理兼清余热:生地lOg赤芍lOg生甘草3g苡仁lOg金银花lOg连翘lOg赤苓lOg淡竹叶6g红枣3个,7剂好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