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中堂
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中医特色 > 自学中医之路 > 正文

零基础考下中医医师证,我却后悔了?一位非医学生的真实血泪史

2025-06-27 11:03老中医正中堂

零基础考下中医医师证,我却后悔了?一位非医学生的真实血泪史

凌晨3点,我第17次从抽屉里取出那本烫金的《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》,指尖摩挲着封面凸起的国徽纹样。这个让无数中医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小本本,此刻在台灯下泛着冷光。"值得吗?"手机屏幕突然亮起,又一位咨询考证攻略的网友发来消息。我苦笑着打下回复:"先听听我的故事..."

一、热血开端:非科班的逆袭梦

2019年,一则"非医学专业可考中医师"的政策解读文章点燃了我的激情。作为金融从业者却痴迷《黄帝内经》的我,立刻报名了"确有专长"培训班。老师信誓旦旦:"零基础6个月速成!"教室里坐着程序员、退休教师、美容院老板,所有人眼里都跳动着同样的火焰——那个关于悬壶济世的古典梦想。

政策红利期确实存在:

- 确有专长考试通过率约35%

- 整体费用相对师承比较少(普遍在1.5万元左右)

取证后次年即可考助理医师(比重新高考节省4年)

二、求证心切:那些速成班背后的真相

培训机构会系统的安排中医九大科的知识,结合考纲,重点在应试教育上发力

速成班的三大致命伤:

1. 纸上谈兵:答卷分数高,真正实战技能只够应付考试

2. 应试教育:重点教授"如何描述舌苔"而非"如何辨证"

3. 政策风险:2024年起多地提高报名门槛(如北京要求跟师证明)

三、灵魂拷问: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?

在云南跟访一位苗族草医时,老人指着晒药架说:"汉人总想用本本证明自己,我们用药渣说话。"这句话如银针直刺我心——当我在背考点时,真正的中医在背药性;当我研究报名政策时,他们在观察节气变化。

给后来者的忠告:

✅ 确有专长适合已有跟师经验者(非纯小白)

✅ 准备10年沉淀期(从考证到独立接诊)

结语:重拾初心的转折

现在,我把考过的助理证书锁进抽屉,重新以学徒身份跟随一位老中医抄方,再次选择中医师承,给自己时间慢慢接触临床,学习真正的技术!当他第一次肯定我的辨证思路时,那种喜悦远胜过当年查到成绩的瞬间。也许正如《大医精诚》所说:"学者必须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。"这条路,从来没有捷径。


中医学子的两则小医案
 
在下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医学生,倾心中医,以仲圣'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贱之厄,中以保身长全,以养其生'为医学座右铭。以下为自己治疗自己的两则小医案,敬请诸位前辈老师指教。
 
病案一
 
患者为学生,23岁,男,个子和胖瘦中等,平素身体一般。2017年8月份,合肥天气十分炎热潮湿,气温最高接近40摄氏度,因天气炎热患者常饮用凉白开水。24日大便由一日一次变为三次,每次大便色质正常,因为以往大便日行一次,很规律,自己感觉不正常,可能要生病,24日夜间再次大便,开始成型,后泻下稀便。
 
25日,从早晨开始腹泻,大便呈水样,腹中肠鸣,泻下不爽,有里急后重感。上午自习时每次饮用完凉白开后20分钟左右便有便意,继而腹泻,如厕时大便呈稀水样,仍便后不爽,有里急后重感,而且口中吐较多清稀唾液,饮食正常,无呕吐,无发热,精神可,舌质淡苔白滑,脉诊不会,未做,腹诊不会,未做。根据《伤寒杂病论》396条:'大病差后,喜唾,久不了了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'中的'喜唾'以及虚寒性腹泻表现,便认为自己是理中丸证。奈何药店无理中丸成药,只得购买附子理中丸,买完药后又产生腹泻感,立即服用20粒附子理中丸,服药后20分钟后感觉症状似乎缓解了,自己猜想是不是心理作用,便躺在床上休息,大约一小时后腹泻感消失,下午也没有再次腹泻。之后便按时服药,服用了两三次便停药痊愈了。书中'效如桴鼓'的临床现实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身上,不免惊叹。自己又不免思考:若是用理中丸而不用附子理中丸会不会有如此效果?
 
病案二
 
2017年8月29下午,患者午睡后感觉自己喉咙如有物阻,沙痒不适,联想到最近两天因台风问题,合肥气温骤降,以及寝室室友已有两人感冒,感觉不妙,自己可能要感冒了。晚上,嗓子沙痒感加剧,猜测自己已经感冒了,恰好有桂枝汤颗粒剂,于是便服用了一剂: 桂枝12g,白芍10g,生姜9g,大枣10g,炙甘草10g。一次性服用完,没有分开服用。服药后出汗,但症状并没有改善,夜间喉咙疼痛难忍,辗转难眠,知道自己可能是急性扁桃体炎,于是用生甘草泡茶服用,稍微缓解。
 
30日,感冒症状彻底爆发,咽痛,鼻塞,流清水样鼻涕,喷嚏不断,感觉此次感冒来势迅猛,以往一般2~3天咽喉不适才会如此,因为昨日服用桂枝汤后咽痛加重,不知是因桂枝汤还是感冒之进程就是如此之故,不敢再服用桂枝汤,只是饮用大量生甘草茶缓解咽痛。
 
31日,晨起后第一感觉口苦,流黄色鼻涕,自己想难道这么快就到少阳证了?暗自否定了这种想法,觉得不太可能,一般少阳证需要四五日,五六日才会发生,而且自己又无恶寒发热,连伤寒病都谈不上吧!
 
31日午睡后,头痛,头重,精神不佳,感觉自己可能要发烧,于是在白纸上列出自己症状:头痛,头重,发热,微恶风,鼻塞,鼻涕由晨起发黄转清稀,咽痛,咳嗽,咳痰清稀,喷嚏不断,晨起口中苦,现口中粘腻略苦且口苦感持续不断,食欲略有下降,无自汗出,无口渴,精神不佳,舌淡苔白滑,脉诊不会,测得90次每分,应该算作略数吧,腹诊不会,自行触摸胸胁无异常感。自己很犹豫,根据'发热,头痛,恶风',虽然自己无自汗出,但是自己平时易出汗,很想继续服用桂枝汤。可是又有口苦,特别是晨起口苦和黄色鼻涕,考虑是否应该服用小柴胡汤?
 
但是第一:书中小柴胡汤证七证中自己只有口苦,默默不欲饮食不明显。
 
第二:最重要的胸胁苦满症状无法得知。第三:不太符合伤寒传变时间。
 
最后,根据《伤寒论杂病论》101条中“伤寒中风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”以及'口苦'症状,而且自己认为若是禁汗吐下的少阳证用了桂枝汤变成坏证岂不麻烦,便自行购买了小柴胡颗粒,冲服两包。服用后不知是因为吃饭的原因还是小柴胡颗粒的原因,遍身出汗,大约20分钟后,汗止。40分钟后,明显感到头痛头重感消失,口苦及口中粘腻感消失,晚上针刺少商穴并且挤出少许血液治疗以咽痛症状,效果不显。继续服用小柴胡颗粒两天,期间饮用生甘草茶治疗咽痛症状,各种症状明显好转,至9月2日,基本痊愈。事后思考:若是不用小柴胡颗粒而是服用了桂枝汤,会怎样呢?若是用柴胡桂枝汤呢?咽痛症状究竟如何处理最好呢?若是以咽痛为主要症状辨证又会如何呢?
 
以上两则医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临床效果的神奇,虽然自己略懂皮毛,却能稍稍'保身长全',我为自己走上中医之路感到莫大的荣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