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的取得,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了。我在临床初期阶段,曾经自觉不自觉地犯了一些错误,
有些错误在短期内即获得了克服,而有些错误却屡屡违犯不得改正。为什么?
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很多前辈的指点,才明白了屡犯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,在于没有从思维方法上找出屡犯错误的所在,在于没有把错误的根源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。在中国,究竟有多少人因误诊而遭受病痛折磨,甚至丧失生命?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发表博文说:在门诊看病,误诊率是50%,而近年在南京召开的“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暨学术会议”披露的专家统计结果显示,我国临床诊断误诊率达27.8%,其中恶性肿瘤误诊率为40%,肺外结核误诊率在40%以上,器官异位误诊率高达60%以上。而临床常见病以肠道病和妇科病的误诊率最高。误诊究竟谁之过?误诊是不是一种正常现象?
如果从纯医学角度分析,误诊是难以避免的,因为“活”的人体奥妙无穷,并存在个体差异,而医学其实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科学,它是缺乏固定条件的科学,更准确地说是一项“实践活动”,再高明的医生,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疾病很快做出准确的诊断,再好的检查仪器也了解不了活人的“病因”,广大民众暨患者对医学要有正确的认识,不要误认为现代医疗科技诊断设备、治疗手段是真正的科学(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美国,每年也有10万人被医生的误诊而死亡)。
医疗失误“教训的学费最贵”,而那些揭示出来的以一再失误到恍然大悟的转折点更是无价宝。但在临床工作中,一名医师的一生,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,不论是经验或教训都不能靠自己的直接体验;如果医生只掌握正面的诊断治疗知识,只懂得按照书本上的常规处理病人,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认真吸取反面教训,这样,才有可能成为“最大限度减少误诊的临床医学家”;而作为患者,生命更可贵,不要由于自己的失误,或被“医僚”权威和他人误导而陷入“白色漩涡”的痛苦深渊。
为了积极预防和避免医疗上的失误,帮助大家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,提供“前车之鉴”,我们将经常介绍部分医疗失误的典型医案及患者注意事项,以供大家参考。
|